17 Apr

红旗飘飘的年代

by Richard at 18:39 2009/04/17 under 拾遗 | |
Tags: ,
这是一篇关于那个年代的摄影人的故事。。。

Highslide JS《红旗照相馆》是一本很独特的书。对于我来说,最震动我的,并不是书中那三百多张珍贵的史料照片,也不是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资料,更不是书中所提到的那个年代的是是非非,最震动我的,是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拍摄这些照片的人和那些因为这些照片而改变了的人生。
  
比如贾化民,书里有一张他的照片,儒雅有气质,符合他的“资本家”家庭成分。他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1958年,他去看了“大跃进摄影展”,完后写了一篇247字的观后感,说“在全部展品中,还选不出一张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图片”。很快,由中国摄影学会牵头组织,批评逐步升级,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他在摄影组的其他5位同事对他的联名揭发。贾化民终身未婚一生坎坷,但更冤的是当时批评他的陈正青。陈1936年就参加了红军,属于典型的革命队伍中培养成长的摄影干部,其著名作品“开国大典”为他自己奠定了在摄影界的江湖地位。他批评贾化民在对待“大跃进摄影展”问题上“政治麻木”,可后来他却因为“政治麻木”付出了更惨重的代价。1966年,他遭同事揭发,整理照片时,按年代排列,竟然把蒋介石的照片排到毛主席的前面!抄家,审问过后,他和妻子何慧(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组组长)在家中双双自杀。
  
再有,《人民日报》摄影记者高粮,竟然因为同行洪克的一篇文章,被“群众专政”、“流放”、“不许乱说乱动”,蒙冤20年。
  
事情发生在1957年,洪克28岁,中国青年报社摄影组组长。他在自己供职的报纸上发表《部长助理与摄影师》一文,文中说:“在刘少奇同志陪同伏老(伏罗希洛夫)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的时候……一位矮胖的同志总是站到刘少奇同志和伏老的前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韩德福实在没办法了,便走过去轻轻地拉了一下那位同志说:‘同志,请你让开点!’……那位同志扭过头来,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你重要还是我重要?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

这位矮胖的同志就是当时的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左叶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在著名的四平保卫战中,以劣势兵力和装备,抗击国民党军达一个月之久,创造了我军军史上的重要范例,这是一位战功累累的军人,打过辽沈,渡江,广西,海南等战役,但现在却因为一个摄影记者的文章,被搞得灰头土脸,其行为被媒体上升到“官僚主义行为干涉阻挠新闻工作”,整个事件成称做“左叶事件”轰动一时。最后,闹到组织出面,召集座谈会,会上,左叶承认当时“精神比较紧张”,“态度急燥”,但是不承认说过“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农业部的官员也都为他做证,之后新闻媒体这边做检查,承认报道失实,然后本来应该在“全体与会成员认识一致”的圆满结局中散会,但偏巧会开到最后,主持人问了高粮一句有何看法,这本来是一句客套,但高粮却没有把这话当成一客套。他证实了洪克文章的真实性。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一年之后,被定为漏网右派,主要罪状就是“左叶事件”。

《红旗照相馆》是一部中国摄影的断代史,他记录了从1956年到1959年的中国新闻摄影以及从业者的命运和选择。作者晋永权是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我们同一年到的报社,至今我常常回忆起当年的并肩作战——我文字,他图片。说实话,如果这本书不是跟我有着这样特殊的关系,我可能不会关注。已经很多年了,我一直避免“沉重阅读”。所谓“沉重阅读”,就读是那些跟严肃沾边的书。生活已经很沉重了,能躲就躲吧,如果肤浅能让我快乐,我就肤浅着吧。但事实上,肤浅很多时候并不能使我快乐,甚至会让我感到无聊。当我捧读《红旗照相馆》的时候,我重新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正襟危坐的读书感觉,那些发生在上个世纪我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些跟我素不相识以后也不会认识的人,那些正在被忘却或者已经被忘却的曾经如此轰动轰动到要组织出面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重大事件,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让我感慨,思考,唏嘘不已,心生敬畏。

最后编辑: Richard 编辑于2009/04/17 18:47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