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artisan 90 f/1.25镜头试用感受 
Category : 摄影 | Post on 2021/08/22 23:20 by Richard | Comments:0
香港音响展2021设备欣赏——McIntosh MA352 
Category : 数码 | Post on 2021/08/14 23:41 by Richard | Comments:0
McIntosh MA352合并式扩音机,胆石混合型,人声极具情感。
官方网页在:https://www.mcintoshlabs.com/products/integrated-amplifiers/MA352
这是《音响技术》对它的介绍文章:McIntosh MA352合并扩音机传承与创新的结晶
香港价格55800港币。
香港音响展2021设备欣赏——Solid Royal黑胶唱盘 
Category : 数码 | Post on 2021/08/14 23:02 by Richard | Comments:0
ACOUSTIC SOLID的Solid Royal,一款来自德国的黑胶唱盘播放机,完全是德国精湛的手工加上现代CNC金属加工技术的艺术品。极为厚重的盘身,独立的放置在外的马达,消灭每一点微小的振动,还可以搭配多至三个唱臂,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
官方网页介绍在:https://www.acoustic-solid.com/de/laufwerke/aluminium-linie/1-solid-royal.html
欧洲价格是14,590欧元,香港未知价格,台湾代理价格为840,000新台币,促销价504,000新台币,折合港币14万左右(人民币11.7万)。
这是官网的产品图:
SONY A1试用感受 
Category : 摄影 | Post on 2021/08/12 16:11 by Richard | Comments:0
SONY A1是大法家族最新的旗舰无反机身,以将近五万港币的机身价格,就彰显了它的定位。




这次土豪朋友出手,于是有了这个不完整的匆匆一试,记录下一些感受。
机身配置:
配件:
总体价格:
- 机身:
测试镜头:
1. Sigma 135/1.8 ART + Sigma MC-11
2. SONY 24/1.8
总结:
A1的配置够强劲,主要体现在:
1. 特地为A1打造的双Bionz XR处理器,保证极高的处理速度
2. 堆叠式感光元件,里面有自己独立的高速缓存,以及更大的处理线路,所以可以达到:
- 超快的1/200秒读取速度
- 1/200s的电子快门闪灯同步速度
- 超低的果冻快门效应
- 每秒120次的对焦/曝光检测
- 每秒30张的纪录能力
- 无过黑画面的连拍能力
实际操作下来,感受是:
1. 做工丶结构
a. 做工丶质地不错,沿用A7、A9一直下来的外观以及手感。
b. 尺寸:原则上很好,但是都算是专业机身了,对男摄影师而言,还是被逼太监了,我无处安放的尾指啊,又不想惯出兰花指来。最好下面再高出半个尾指的高度,那使用起来就完美了,不一定是直倒那麽大件。加上直倒,整个相机的体积真是大了太多,再说竖排也不一定要用直倒,右手在上的姿势本人一直觉得稳定性也很好。
c. 独立的对焦方式调整旋钮,这几个旋钮的调整都非常方便。
d. M档操作时,拇指丶食指的前後双滚轮设计,操作还是很方便的。
e. 接口充足没有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身侧边打开盖门,竟然出现一个1000BASE-T的网络接口,真是令人惊呆。
f. 上翻式的触摸屏,没法做自拍,估计专业级定位的机器,就是给你拍别人的,不考虑你自拍的需求了。
2. 亮点:
a. APS镜头自动识别,很好,可以兼容旧有的镜头,虽然直接裁剪到了2100万像素。
b. 连拍——狂风骤雨般,很爽,并且不是一般的爽,只有电脑硬盘会很不爽。
c. 眼部对焦的识别,还是比较厉害的,除了下面槽点1的情况,有时候眼睛只是小小露出一点,它就找到了,对焦成功。爲此专门试过路上眯缝眼的行人,眯眼丶侧脸。。。再说,路上行人都是戴着口罩的,如何正确知道那是一个人呢?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才是找到眼睛啊。
d. 白平衡处理得非常好,A1在军舰部前方新增了机外的白平衡感测器,除了感光元件内的白平衡感测以外,机外感测器可以给CMOS一个没有经过镜头的光线数值,藉此让画面的白平衡更加准确。夜间,理查特别在旺角找了一间纯纯黄色招牌的店铺,夜景灯色干扰之下,很容易把整个片子的白平衡都带偏的。不过,实拍之下,发现A1的白平衡相当准确,旁边的店铺招牌没有受到干扰,实力在线。
e. 在成功的拍摄中,画质还是相当不错的,结合135/1.9 ART,能够有所发挥,1:1看有很多相当震撼的细节。
f. 巨大的EVF,分辨力也足够,用起来非常舒服,符合其高端的身份。
3. 槽点:
a. 对焦系统主题选择:在周边物件很多的情况下,例如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相机似乎经常难以,正确聚焦到目标上面,经常无法找到即便是正面怼镜头的人物作爲主体。出片率远比想象得低很多。总共380张实测片中,只有10张成功的。可能还需要摸索。这或者只能归咎於我对於系统的期待值太高,是我想多了。很多时候需要将对焦区域从宽切换回中间固定,这样就几乎张张成功。
b. 对焦问题:自动连续对焦AF-C时,夜间,就算目标不移动,发现镜头在不断前後漂移,拍物件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对象是一个人的时候,就连续出现不止一次。单次对焦AF-S没有问题。难道是因爲我用MC-11加上Canon镜头的原因?
c. 快门声音,并没有设置静音的时候,快门声音就像是静音一样,很轻很轻,不过就是没有什麽机械感。
d. 内存卡槽开关的设计有点奇怪,先向下拨动开关,再向後拉开舱门。这个一只手指操作有点别扭,总觉得拗着手指。习惯了佳能的同一方向(向後)拉开,觉得比较人性一点。
e. 在这等高端机型上,应该是坚持了五千万像素的原因,高ISO的表现,并没有相应地“高端”或者“震撼”。这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当然其实表现已经是不错了,跟早前A9加上2.8手持夜景给我的震撼类似,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惊喜。
4. 总结:价格将近五万的无反机身,不禁让人有更多的期待,多出来的功能,用不用得上,是否毅然出手,就是各人的选择了。
这次土豪朋友出手,于是有了这个不完整的匆匆一试,记录下一些感受。
机身配置:
配件:
总体价格:
- 机身:
测试镜头:
1. Sigma 135/1.8 ART + Sigma MC-11
2. SONY 24/1.8
总结:
A1的配置够强劲,主要体现在:
1. 特地为A1打造的双Bionz XR处理器,保证极高的处理速度
2. 堆叠式感光元件,里面有自己独立的高速缓存,以及更大的处理线路,所以可以达到:
- 超快的1/200秒读取速度
- 1/200s的电子快门闪灯同步速度
- 超低的果冻快门效应
- 每秒120次的对焦/曝光检测
- 每秒30张的纪录能力
- 无过黑画面的连拍能力
实际操作下来,感受是:
1. 做工丶结构
a. 做工丶质地不错,沿用A7、A9一直下来的外观以及手感。
b. 尺寸:原则上很好,但是都算是专业机身了,对男摄影师而言,还是被逼太监了,我无处安放的尾指啊,又不想惯出兰花指来。最好下面再高出半个尾指的高度,那使用起来就完美了,不一定是直倒那麽大件。加上直倒,整个相机的体积真是大了太多,再说竖排也不一定要用直倒,右手在上的姿势本人一直觉得稳定性也很好。
c. 独立的对焦方式调整旋钮,这几个旋钮的调整都非常方便。
d. M档操作时,拇指丶食指的前後双滚轮设计,操作还是很方便的。
e. 接口充足没有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身侧边打开盖门,竟然出现一个1000BASE-T的网络接口,真是令人惊呆。
f. 上翻式的触摸屏,没法做自拍,估计专业级定位的机器,就是给你拍别人的,不考虑你自拍的需求了。
2. 亮点:
a. APS镜头自动识别,很好,可以兼容旧有的镜头,虽然直接裁剪到了2100万像素。
b. 连拍——狂风骤雨般,很爽,并且不是一般的爽,只有电脑硬盘会很不爽。
c. 眼部对焦的识别,还是比较厉害的,除了下面槽点1的情况,有时候眼睛只是小小露出一点,它就找到了,对焦成功。爲此专门试过路上眯缝眼的行人,眯眼丶侧脸。。。再说,路上行人都是戴着口罩的,如何正确知道那是一个人呢?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才是找到眼睛啊。
d. 白平衡处理得非常好,A1在军舰部前方新增了机外的白平衡感测器,除了感光元件内的白平衡感测以外,机外感测器可以给CMOS一个没有经过镜头的光线数值,藉此让画面的白平衡更加准确。夜间,理查特别在旺角找了一间纯纯黄色招牌的店铺,夜景灯色干扰之下,很容易把整个片子的白平衡都带偏的。不过,实拍之下,发现A1的白平衡相当准确,旁边的店铺招牌没有受到干扰,实力在线。
e. 在成功的拍摄中,画质还是相当不错的,结合135/1.9 ART,能够有所发挥,1:1看有很多相当震撼的细节。
f. 巨大的EVF,分辨力也足够,用起来非常舒服,符合其高端的身份。
3. 槽点:
a. 对焦系统主题选择:在周边物件很多的情况下,例如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相机似乎经常难以,正确聚焦到目标上面,经常无法找到即便是正面怼镜头的人物作爲主体。出片率远比想象得低很多。总共380张实测片中,只有10张成功的。可能还需要摸索。这或者只能归咎於我对於系统的期待值太高,是我想多了。很多时候需要将对焦区域从宽切换回中间固定,这样就几乎张张成功。
b. 对焦问题:自动连续对焦AF-C时,夜间,就算目标不移动,发现镜头在不断前後漂移,拍物件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对象是一个人的时候,就连续出现不止一次。单次对焦AF-S没有问题。难道是因爲我用MC-11加上Canon镜头的原因?
c. 快门声音,并没有设置静音的时候,快门声音就像是静音一样,很轻很轻,不过就是没有什麽机械感。
d. 内存卡槽开关的设计有点奇怪,先向下拨动开关,再向後拉开舱门。这个一只手指操作有点别扭,总觉得拗着手指。习惯了佳能的同一方向(向後)拉开,觉得比较人性一点。
e. 在这等高端机型上,应该是坚持了五千万像素的原因,高ISO的表现,并没有相应地“高端”或者“震撼”。这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当然其实表现已经是不错了,跟早前A9加上2.8手持夜景给我的震撼类似,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惊喜。
4. 总结:价格将近五万的无反机身,不禁让人有更多的期待,多出来的功能,用不用得上,是否毅然出手,就是各人的选择了。
东京奥运进行时 
Category : 随笔 | Post on 2021/07/27 10:24 by Richard | Comments:0
晚上忙碌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一看表、八点半,我说应该是花剑赢了!赶紧打开电视机,果然,张家朗为香港拿到香港历史上第二面、回归后第一面奥运金牌!看他一路过关斩将,经历惊天大逆转、强势斩落世界第一、击败上届冠军,成功绝非偶然。
另外一面,今天中国一些强势项目如乒乓球混双、男双十米跳台跳水、体操男团、女子100米蝶泳、女子55公斤级举重等等所有冲金点全部失利,加上此前大家喜爱的中国女排0:3被土耳其横扫的阴霾,今天媒体报道用的最多的词是“丢金”、“爆冷”云云。
理查想说的是,来奥运,谁都不是来打酱油的,大家都付出了血汗,谁都渴望成功。准你厉害,就不准别人进步了?
既然是比赛,就有赢有输。必然赢的,那是作弊。比赛中,除了实力,还有技战术安排、精神意志力表现、临场发挥,这才是体育比赛的精彩看点。如果是按照牌面定输赢的话,还比来干什么?逢考必过和逢赌必输那是你的实力,但未赛先赢,那是自嗨!
丢金?谁告诉过你这个金牌它就是你的了?
再说,银牌,世界第二它不闪耀吗?
另外,体育就是体育,不要因为一些运动员的国籍、曾经的国籍、种族、肤色,而有所不同,没有必要出一些冷嘲热讽之言,那代表了你的格局不够,没有专注在体育精神上。
近年来,自媒体的加入,让整个媒体圈不再严肃。但是,自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词,加上动辄全民狂欢的“新风”,往往带偏了节奏,也影响了运动员的心态,更是带坏了社会风气。再次呼吁,请尊重所有的运动员,请尊重奥运精神!

另外一面,今天中国一些强势项目如乒乓球混双、男双十米跳台跳水、体操男团、女子100米蝶泳、女子55公斤级举重等等所有冲金点全部失利,加上此前大家喜爱的中国女排0:3被土耳其横扫的阴霾,今天媒体报道用的最多的词是“丢金”、“爆冷”云云。
理查想说的是,来奥运,谁都不是来打酱油的,大家都付出了血汗,谁都渴望成功。准你厉害,就不准别人进步了?
既然是比赛,就有赢有输。必然赢的,那是作弊。比赛中,除了实力,还有技战术安排、精神意志力表现、临场发挥,这才是体育比赛的精彩看点。如果是按照牌面定输赢的话,还比来干什么?逢考必过和逢赌必输那是你的实力,但未赛先赢,那是自嗨!
丢金?谁告诉过你这个金牌它就是你的了?
再说,银牌,世界第二它不闪耀吗?
另外,体育就是体育,不要因为一些运动员的国籍、曾经的国籍、种族、肤色,而有所不同,没有必要出一些冷嘲热讽之言,那代表了你的格局不够,没有专注在体育精神上。
近年来,自媒体的加入,让整个媒体圈不再严肃。但是,自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词,加上动辄全民狂欢的“新风”,往往带偏了节奏,也影响了运动员的心态,更是带坏了社会风气。再次呼吁,请尊重所有的运动员,请尊重奥运精神!
荷赛获奖者都用的什么相机? 
Category : 摄影 | Post on 2021/07/23 09:45 by Richard | Comments:0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就是全球摄影圈那个知名的“荷赛”,每年都诞生一批获奖作品。有好事者如西班牙摄影网站Photolari,每年对荷赛获奖摄影师所使用的器材进行统计,得到一些有意思的数据,从中理查总结出下面一些结论:
1. 关于品牌
1) 佳能依然独大,除了2018年被尼康超过,其他年份一直是使用最多的厂牌。
2) 这看每年得奖作品最多使用的相机型号榜单也能看得到,佳能5D3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到2021年这台发布了9年的“老机”竟然依然是获奖者使用最多的相机,证明此机久经考验。5D3加上5D4两兄弟,简直就是在霸榜。
3) 在佳尼争霸的下面,是充满了情怀的富士,反而这些年横扫市场的SONY无反相机(微单),在“专业”摄影师群体里面,一直不太被认可为主用机器。
4) 从2019、2020年开始,大疆无人机、苹果手机以及小米手机都进入了获奖者榜单,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2. 从相机类型看
1) 单反依然是摄影师最有力的武器,不过份额在逐年下降到50%左右了
2) 无反相机在2020、2021年才真正开始迅速提高占有份额,原因还是全画幅无反成熟了,摄影师才开始真正用来“干活”
3. 从片幅看,全画幅占比遥遥领先,这可以看出摄影师的使用习惯。
看看你手中的器材,明年是不是由你带它上榜?
这里选用了2017-2021(第60-64届)荷赛的一些数据:

1. 关于品牌
1) 佳能依然独大,除了2018年被尼康超过,其他年份一直是使用最多的厂牌。
2) 这看每年得奖作品最多使用的相机型号榜单也能看得到,佳能5D3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到2021年这台发布了9年的“老机”竟然依然是获奖者使用最多的相机,证明此机久经考验。5D3加上5D4两兄弟,简直就是在霸榜。
3) 在佳尼争霸的下面,是充满了情怀的富士,反而这些年横扫市场的SONY无反相机(微单),在“专业”摄影师群体里面,一直不太被认可为主用机器。
4) 从2019、2020年开始,大疆无人机、苹果手机以及小米手机都进入了获奖者榜单,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2. 从相机类型看
1) 单反依然是摄影师最有力的武器,不过份额在逐年下降到50%左右了
2) 无反相机在2020、2021年才真正开始迅速提高占有份额,原因还是全画幅无反成熟了,摄影师才开始真正用来“干活”
3. 从片幅看,全画幅占比遥遥领先,这可以看出摄影师的使用习惯。
看看你手中的器材,明年是不是由你带它上榜?
这里选用了2017-2021(第60-64届)荷赛的一些数据: